个人简介:
石小寒,1982年出生,山东茌平人,博士、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99—2003年,就读于聊城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3—2006年,就读于山东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5年毕业中央民族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写作研究、秘书学研究。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被CSSCI收录14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位二);主持山东省课题1项,获得科研、教学奖励10余次。曾获山东省第27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聊城市社科新秀(市级);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聊城市首批羡林青年学者(市级);聊城大学光岳新秀(校级)。
教学工作:
1.2006-2012,担任聊城大学文学院助教、讲师;
2.2013.01晋升副教授三级;
3.2018.11担任聊城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
4.2021.12.31晋升聊城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5.2022晋升正教授四级。
研究方向:
(1)鲁迅研究;(2)老舍研究;(3)五六十年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4)齐鲁文化研究;(5)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科研项目:
1.2015-2020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老舍与齐鲁文化研究
2.2015-2018主持聊城大学社科项目:民族身份与现代意识下的老舍研究
3.2019-2021主持聊城大学教改项目:基于MOOC+SPOC的双学位、辅修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4.2020-2022主持聊城市重点项目:2020-2021聊城市文化发展报告
代表性成果:
1.《骆驼祥子》新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4期
2.《狂人日记》再解读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9期
3.在“遮蔽”和“热议”中生存发展;《新华文摘》第2019年11期论点摘编
4.新世纪军事题材影视文学的困境与突围;《文艺争鸣》2014年9期
5.同门异路:吴宓与梁实秋对白璧德的接受;《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1期
6.老舍创作的语言变化与现代汉语规范化;《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4期
7.中国与苏联老舍批评研究的历史检讨;《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