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羡林讲堂
羡林讲堂(三十四)——解读近代中外交往

作者:王瑜

为使季羡林学院的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外交往史事,5月12日,于西校区综合实验楼B902举行羡林讲堂第三十四讲之“小人物与大历史——近代中外交往中的两个故事”。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吕俊昌担任此次讲座的主讲人。

 

 

讲堂伊始,吕老师从“Eng Kang”这一具体人物引入,带领大家从中文翻译入手讨论分析“Eng Kang”绝不是大家翻译的“尔康”“恩康”,将讲堂气氛带到高潮。紧接着,吕老师结合相关史实,从货物种类、船只、对中国的影响等角度阐明闽粤地区——中国人从此扬帆海洋。吕老师从学科知识和其对东南亚的研究角度出发,为大家讲解人物海盗林风、海外华人社会、跨洋而来的天主教会、Eng Kang的社会网,从起因、过程、影响全面分析中外交往1603年的大屠杀、机易山事件,大家通过分析得出:华人的社会命运——一种矛盾性的存在海洋管理政策存在矛盾,社会阶层落差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最后,吕老师对大家说:我们在进行学习科研时,应当以史为鉴,不忘前人经验,方能开拓视野,不断进步。

 

 

此次课堂,加深了同学们对近代中外交往的认识,使同学们多角度了解中外交往中的小人物与大历史之间的关联的同时,对于激发同学们对近代史的研究兴趣、指导同学们进行科技创新研究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