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羡林讲堂
羡林讲堂(三十一)——大运河的历史维度

作者:魏晓君

3月17日下午,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吴欣教授在季羡林学院B902教室带来了一场题为“大运河的历史维度”的报告。

 

 

吴欣教授首先讲到“大运河名称的历史变化,吴欣教授表示,该变化直接指示了运道及其背后时势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强调由此形成的“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华文明整体性与延续性的象征载体。其次,讲到大运河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较为完备的运河技术、凝聚历代精英政治智慧的运河制度文化及运河区域民众所创造的社会文化三个方面。最后,吴欣教授分别从文化载体、文化联结纽带和生活方式三个视角探究运河的“社会性”价值与其文化功能。

 

 

报告结束之际,吴教授向到场同学们系统性地介绍了运河学研究院,并表示希望羡林学子进一步了解大运河,鼓励大家激发对运河学研究的兴趣。报告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并对运河学研究形成了更为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