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羡林讲堂
羡林讲堂(第七十讲)——“跨学科视域下的国别和区域研究”

作者:刘金霞

 2021年12月4日下午,季羡林学院于西校区综合实验楼A1001举办第六十八讲羡林讲堂——“跨学科视域下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主讲人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赵少峰。本次讲座由季羡林学院院长王学臣主持,2019级、2020级文科班全体学生参加。

 

 赵少峰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做好科研方面的几点要求:正确把握研究的动向、方法和理论;平时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文章的深度。随后讲座正式开始。

 首先是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历史演进。赵少峰向同学们梳理了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历史脉络,指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历史演进反映了国家外交动向。他提到,国别和区域研究是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全球各个地区的殖民活动而兴起的,在我国兴起较晚,而这恰恰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在明清时期,中国人持有闭关锁国思维,习惯以纵向思维观察外部世界。民国时期,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刊物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中国人开始缓慢的认识和把握域外世界。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发展受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壮大和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快速发展。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封闭保守已成为过去,面向世界求发展成为新时代面临的主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与世界隔离。同时,我国逐渐迈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强了国别和区域研究步伐,做好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就是为中国走向世界讲坛“备课”。

 

 

 

 随后,赵少峰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范式。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范式分为几个方面。一是要以应用为导向,以服务国家对外战略为目标。任何一向研究都要有价值,不能脱离应用。二是要以世界观为基础,以外国语言、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学科为支撑的跨学科研究,做学术要打破旧习惯、旧思维。三是要在关注大国的同时,不忽略小国,世界国别和区域研究要基本全覆盖。四是高校成为推动国别区域研究的主要力量,

 最后,赵少峰就如何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进行总结。他指出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要重视开展跨学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注意学科之间的区别、做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并且应基于田野调研来撰写内容。他告诉同学们,做研究贵在博观约取、厚积勃发。只要保持坚持和耐心,将来定会有一番成就。季羡林学院院长王学臣对此次讲座做总结,至此,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