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下午,我院特别邀请德州学院董仲舒书院执行院长、文学博士黄金元教授,在西校综合实验楼B902教室,采用线上形式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传统家风的现代启示》的精彩专题报告。报告由季羡林学院副院长王桂清主持,2022级、2023级全体学生参加。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家庭稳定性下降、子女教育难题频现、廉政家风建设需求凸显,诸多问题背后,实则是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部分缺失。黄金元教授以热点新闻切入报告,让在场师生深刻意识到家庭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文明程度直接关乎社会和谐与国家发展,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
黄金元教授深入剖析了传统家风的内涵与价值。家风,俗称“门风”,是家庭或家族长期形成的风尚习俗与文化表现,通过“家谱、言教、身教”三大载体代代相传。家谱承载着家族历史与家训、家规等精神财富,如今越来越多家庭重视家谱修订,这不仅是追溯家族历史,更是强化文化认同的关键之举;长辈的日常教诲与行为示范,诸如“忠孝传家”“耕读济世”等理念,潜移默化却深刻地塑造着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
提及言传身教,周恩来总理堪称典范。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故乡亲友进京谋职的请求,周总理深恶痛绝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著名的“十条家规”。从晚辈看望的规定,到生活细节的要求,再到公私分明、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准则,无一不彰显出周总理的高风亮节与对家风建设的高度重视。他不仅严格要求亲属,还以身作则,为党员干部乃至全社会树立了良好家风的典范。在其影响下,亲属们秉持正直、廉洁的品质,在各自岗位默默奉献。周总理的故事深刻表明,良好的家风既能滋养家族成员,更能影响社会风气。
尽管传统家风诞生于特定时代,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其中蕴含的“厚德向善”“家国情怀”等精神,依然是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这些精神跨越时空,为现代家庭问题的解决提供着宝贵的智慧与力量。
报告的最后,黄金元教授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需求,提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实践方向。在个人成长方面,倡导系统学习恋爱、婚姻及家庭教育知识,让家庭成员具备应对家庭关系与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塑造上,传承忠孝文化,将传统“忠孝”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发挥家庭在廉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家庭关系构建上,要构建和谐关系,建立平等合作的夫妻关系,并通过有效沟通改善代际矛盾;在融入时代精神层面,融入红色基因,汲取革命文化中的奉献精神,制定具有时代特色的家规家训。这些建议引发现场同学们的深入思考,大家纷纷结合自身家庭情况,反思并规划家庭文明建设的方向。
本场报告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家庭文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石,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够培养子女的道德品格、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落地生根。通过传承忠孝文化、强化规矩教育、融入红色基因,家庭成为塑造人格、涵养品德的第一课堂,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此次报告会不仅加深了师生对家庭文明的理解,更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注入强大动力,激励大家从自身家庭做起,传承家风智慧,共筑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