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团工作» 党建工作
季羡林学院举办“追寻红色足迹,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校外教育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等特点,在红色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与作用。羡林学子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到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铭记历史使命。

01 山东东营广饶刘集红色旅游区——首版中译本《共产党宣言》保存地

(杨景宇)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相信一读到这段话,朋友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本书《共产党宣言》。那么,《共产党宣言》的首版中文译本现在在何处呢?

 

 

答案便是在刘集村,该村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是1925年春中共刘集支部的诞生地。刘集支部是山东省农村最早的4个党支部之一。刘集支部旧址是广饶县党组织的发祥地,在山东省农村党建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25年,在济南工作的中共党员刘子久、刘雨辉(女)、延伯真带着早期共产主义者陈望道1920年8月翻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回到家乡刘集村,并将其交给了刘集党支部书记刘良才同志保存。由此在这本“大胡子”的书的启蒙下,星星之火得以点燃。这本书,便是我国《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译本。

1976年,中共刘集支部旧址被列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东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公布为省国防教育基地先进单位。刘集红色旅游区设支部旧址一处、支部简史陈列展一处。旧址内按当时生活环境条件进行了复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为掩护地下革命工作而特制的掩饰门、地道等设施再现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简史陈列展馆系仿古建筑,顶部为仿古飞檐,外设走廊。展厅内分图画文字展、文物展两部分,形象介绍了刘子久、刘良才等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及刘集党支部的革命启蒙作用。

刘集支部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使用和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这本《共产党宣言》是由陈望道先生首译、1920年8月出版的,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由农村党组织传播、使用和保存的珍贵文献,属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红色刘集旅游区依托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规划建设,是广饶县重点打造的红色旅游核心景区。除了旅游设施建设,景区还投资对刘集支部旧址、《宣言》纪念馆和观光地道等进行了改造提升,提升了景区品味。

目前,景区内建有国内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纪念馆、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张太恒上将纪念馆、中共延集支部纪念馆等多个红色景点,展馆地下建设了300米的观光地道,融入声、光、电等高科技元素,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参观结束,返程的路上,我想到革命先烈的伟大付出,内心总有深深的感动,总有抑制不住的澎湃的激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共产党员,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斗、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和平安宁!今后,我当深怀感恩,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烈遗志,发挥好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

 

02青岛党史纪念馆

(杨晓宇)

 

 

正值寒假,我来到了青岛党史纪念馆,这个神圣而庄严的地方。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尊主题雕塑“引领”,大家也随即在雕塑前合影留念。馆内有大大小小三间房屋,都是一层矮房,仿佛将人带回了民国那个岁月。之后,我们依次参观了基本陈列展厅、专题展厅和党史主题公园。

       基本陈列展厅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在青岛的发展历史,展示了党组织从1923年开始,带领青岛市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展厅在布局上对这个奋斗历程分成了许多阶段,比较突出的是我们不同时代伟大领袖们领导下的那段时间。从毛泽东主席到习近平主席,在每个阶段下青岛党组织的发展奋斗和所取得的成就。在参观时,由于中午时分,游览者很少,展厅里十分静谧,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一幕幕场景,很快将人带入那段峥嵘岁月。历程固然是曲折和艰苦的,但我们中共青岛党组织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这让后人不得不为之敬畏,骄傲和自豪。

       专题展厅主要是结合重大教育活动和党史纪念日,举办了一系列的图片展。考虑到可能没有讲解员,我们之前查过有关该展厅的资料,并按资料指导在该展厅进行参观。当资料和展厅内部展览图片相匹配时,我们对该部分内容也进一步深刻了。展厅展示了有《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90周年历史展》、《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一大到十八大专题展》、《根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展览》、《伟人的足迹——1979·邓小平在青岛》图片展等多个展览。

 

       随后我们出了展厅,来到了党史主题公园休憩。党史主题公园十分宁静端庄。坐在长凳上,大家一起缅怀着老一辈革命者、奋斗者和建设者们。想当年,日子是多么艰苦,祖国是多么落后。可是如今,青岛繁华了,祖国也强大了,这都离不开共产党人的领导和努力。在我们休息的同时,党史纪念馆也来了许多党员,胸前挂着党章。他们和我们一样,在学习党员精神,这不得不让人欣慰。

       总的来说,党史纪念馆的建设布局和内部环境都非常和谐恰当,为后代观摩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合理的环境气氛。在这次学习中,感受颇为丰富,尤其看到有许多人和我们一起学习党史,更加觉得这个纪念馆开设的必要性。党员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崇高精神。身为新时代新青年理应进行一次思想的洗礼与灵魂的净化,向内心深处注入红色党魂,继承与弘扬党的伟大革命建设精神,使自己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奋发向前,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挥洒青春的力量!

 

03羊山鲁西南战役纪念馆

(赵雅致)

 

 

羊山,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山,是一座被烈士鲜血染红的英雄之山。1947年刘邓大军在此发起羊山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为纪念战役中牺牲的数千名革命烈士,金乡县于1952年在羊山主峰上修建了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先后被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整个展馆格调庄重舒展大气,布展陈列资料丰富,创作精细,内容分为鲁西南战役前的形势、强渡黄河挺进鲁西南、集中兵力决战羊山集、伟大的胜利历史的转折、英烈谱五部分,还有声、光、电配合的景观复原、大屏幕显示等,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科技元素,真实地再现了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运筹帷幄、纵横驰骋、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的壮阔场景,让游客顿感身临其境,充分体验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并通过追忆战争唤起对和平的珍视。

 

 

        进入馆厅,里面陈列着当时参加战斗的解放军干部的照片,有的尚还在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十四、五岁参军,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在战场上了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许多战略布置的模型、行军路线图、战役中使用的武器、千疮百孔却依旧鲜红的党旗以及国民党军队的简介与设备陈列。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明白了羊山战役的来之不易。国民党军官宋瑞柯撕毁“停战协定”,打响了战争的第一枪。他们占据了羊山,与解放军进行了殊死的拉锯战。连绵半个月的雨水,让羊山如陷入一片海洋之中。双方损伤惨重,雨水、汗水、血水、尸体腐烂的臭味弥漫在羊山的每个角落。就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解放军始终顽强斗争,将内忧外患的国民党军队打垮,占领了羊山,赢得了这场战争的宝贵胜利。

国名党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却敌不过武器装备落后的解放军军队,究其原因,何尝不是源于内部矛盾?国民党第六十六师死守羊山,却始终没有等到援军。援军不可能赶不到,只是他们不敢进入解放军的包围圈,害怕牺牲,迟迟不敢前进。这样贪生怕死的军队如何称得上“伟大”,又如何带领走向胜利和民族富强的道路,也印证了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

在行程的最后,我们参观了王杰纪念馆。王杰是一位民兵班的班长,平时刻苦专研有关地雷的技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一次地雷爆破事件中,王杰敏锐地觉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毅然决然地扑向爆破点,用一己之躯保护了在场十二位民兵的生命。了解到他的事迹,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死时是多么的年轻,照片上的笑容是那样淳朴与清澈,为了集体与他人的利益,他依然选择牺牲自己,成全大家,怎能不令人感动与钦佩。王杰的精神被总结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中共中央领导人弘扬和宣传的榜样。在新时期,我们要学习王杰同志的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真抓实干,以集体利益为重,奉献自己,照亮大家,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

 

04一口老井,一种精神

(王学敏)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和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名单的掌平洼,“一口老井,一种精神”,是再合适不过了。

 

地处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的掌平洼村,地处九顶凤凰山脚下,因村子四面环山,中间洼地形似手掌,故而得名。昔日的掌平洼村,原本是一个靠天等雨吃饭的小山村,村里没有一处水源。土地贫瘠,十欠八不收,村民生活极其贫困。为了改变村子吃水难用水难的局面,1967年3月,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韩慎元,找水源,请专家,由县水利局专家张道文敲定在此开挖螺旋井。掌平洼村人自制土法炸药,自制锤钎,并发出了“宁愿少活20年,也要拿下螺旋井,让老少爷们吃上水”的豪迈誓言。掌平洼人靠双手和智慧,历时十年,用工25万余个,开挖土石 3 万立方,砌石 2万立方米,使用锤钎 300公斤,开挖出了口径18米,井深26米的螺旋井,彻底解决了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水的难题,被村民称之为“生命井”、“幸福井”。

趁假期之余,我来到掌平洼村,红色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村子干净整洁,很有特色。入村首战是龙廷革命史纪念馆,继续往前走就到了最具特色的螺旋老井。古井之上,一条石雕巨龙,俯首向下。从高处俯瞰,这口水井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通往地下。108级台阶随井壁盘旋而下,通往清幽深邃的井底,井底龙尾处插着一把宝剑,仿佛“盗墓笔记”的入口。这口井已经成了一个网红景点村子,这口井加上龙的装饰,代表了当地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龙马精神,是村民们当年最朴实的诉求,造就了如今的恢宏景观。这口井,是上个世纪掌平洼人,发扬“战天斗地、戮力同心、百折不挠、久久为功”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掌平洼人刻在九顶凤凰山脚下的一座丰碑,是掌平洼人的精神传家宝。

经过几代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如今的掌平洼已经今非昔比,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区,成为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神秘震撼的古井留存了下来,也记录了村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现在,螺旋老井虽然已不再承担解决村民吃水任务,但“战天斗地、戮力同心、百折不挠、久久为功”的老井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新时代老井精神源远流长。

05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朱韵宇)

 

   

 

我参观了孔繁森纪念馆,了解了孔繁森的生平,感受到了他的精神并为之感动。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风光秀丽的东昌湖畔,纪念馆内设一个纪念亭和三个展厅。纪念亭安放着孔繁森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后屏风上镌刻着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展厅内布置着孔繁森事迹展览。展览分为“深刻怀念”、“齐鲁之子”、“汗洒雪城”、“情系高原”、“廉洁清正”、“光耀神州”六个部分,展出图片二百七十余幅,陈列十五千余件。

孔繁森同志作为一代楷模,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是很多的。我们要学习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学习他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学习他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学习他那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句话,就是要学习他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孔繁森精神就是新时期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是发扬创业精神的模范。

孔繁森精神,实质上就是共产主义精神。那么,什么是共产主义精神呢?我认为,共产主义精神是忠于党、忠于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就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所讲的那样:“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能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向孔繁森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向孔繁森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乐于艰苦奋斗,真正扎根人民。孔繁森精神的形成,是他投身于艰苦环境,置身于人民群众,不断升华人生境界的逻辑结果。对待艰苦,他决不退缩,总是精神焕发、迎难而上,以接受最艰苦的任务为荣,以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为乐。在任何时候,艰苦的环境都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和磨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两度赴藏,历经十载,同劳动人民甘苦与共的生活实践,磨砺和铸造了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格和党性。对待人民,他无限热爱,他认为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他把为人民多做奉献看成是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光荣。

向孔繁森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大力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的结晶。孔繁森精神,就是我们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和美德。

近年来,季羡林学院秉承“道德高尚 学问渊深 经世致用 追求卓越”的院训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相信羡林学子们在红色教育基地中能得到进一步的学习与历练,用自己的方式将革命故事传播出去,将革命精神永远铭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