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
聊城大学2021级"羡林学子"选拔通知

 

根据《聊城大学季羡林学院学生选拔办法(试行)》(聊大校发[2014]124号)和《聊城大学关于实施本科生荣誉学位制度的意见》(聊大校发[2018]95号)文件精神,季羡林学院将进行2021级羡林学子选拔,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羡林学子”学生选拔与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综合考核专家组,负责“羡林学子”学生的选拔与考核工作。

二、学生遴选

入选季羡林学院攻读荣誉学位的学生,誉名“羡林学子”。

(一)遴选条件

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学习的2021级本科生(不含公费生、艺体生、定向生、合作培养学生、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学生等),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请攻读荣誉学位。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学术不端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

3. 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4. 按照所在专业规定的培养计划,取得本科一年级修读课程的全部学分,无补考科目,已修所有课程加权平均学分绩点(GPA)在3.5以上,且在本年级本专业名列前15%。

5. 所学外语为英语,且大学一年级的平均成绩排名居本专业前20%。

6. 有考研读博意愿。

7. 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高中阶段获得过国家级创新奖、在国家级以上奥林匹克等竞赛中获奖、获得专利(首位)、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过作品和论文的学生优先。

在校期间主持校级以上(含)学生科研项目,或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国际)相关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不少于 3000 字),或在省部级及以上大学生学科竞赛(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纳入的学科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及以上者优先。

(二)遴选原则

1. 严格遵照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原则,各选拔环节科学规范,落实集体议事和集体决策制度,选拔结果向全校公布。

2. 坚持以提高选拔质量为核心,选拔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坚持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工作机制,突出能力考查,注重一贯表现,强化对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的考核。

(三)遴选程序

1. 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为组长的选拔与考核领导小组,季羡林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综合考核专家组,负责“羡林学子”的选拔与考核工作。

2. 个人申请。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初符合遴选条件的2021级学生自愿报名,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3. 资格审查。由各专业学院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导师代表、辅导员等共同组成资格审查小组,对自愿报名的学生资格、基本条件、材料真实性、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等进行审查。确定初步名单,无异议后报季羡林学院。

4. 综合考核。对符合条件、公示无异议的申请人,由季羡林学院学术委员会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考核。采用面试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能力、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察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

5. 结果公示。根据综合考核成绩确定候选人员名单,经选拔与考核领导小组审核,推荐选拔结果在季羡林学院和教务处网站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四)选拔人数

遴选“羡林学子”80名,其中人文社科类(文科班)40人、自然科学类(理工班)40人。

三、日程安排

(一)个人申请(8月22—26 

各学院符合遴选条件、自愿报名的学生填写《聊城大学“羡林学子”申请表》(附件1)。

(二)资格审查(8月27—31日 

自愿报名的学生将申请表纸质版(一式两份,正反面打印)及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大一学习成绩单、英语等级证书、公开发表论文、竞赛获奖证书、专利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交至专业学院相关办公室。专业学院对自愿报名学生的申请表及相关材料真实性及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等进行审查。

专业学院将审核通过的学生名单(附件2)及《聊城大学“羡林学子”申请表》纸质版(一式两份,正反面打印,专业学院负责人签字盖章),于9月1日下午下班前交至西校区综合实验楼B903季羡林学院办公室;并将报名学生名单电子版发送到邮箱lcdxjxlxy@163.com。

(三)综合考核(9月3日) 

季羡林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拟报名学生进行综合考核,采取面试的形式。根据考核成绩,专家组提出拟录取学生名单。     

(四)结果公示(9月4—6日 

拟录取学生名单在季羡林学院、教务处网站同步进行公示,公示期3天。

四、其他

未尽事宜或学生咨询,请联系王老师,电话:0635-8238797;15964378986,地点西校区综合实验楼B903季羡林学院办公室。

附件1:聊城大学“羡林学子”申请表

附件2:专业学院审核通过学生名单

 

 

 

                                                                                                                                                      聊城大学季羡林学院

                                                                                                                                            二〇二二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