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上午,聊城大学季羡林学院2024级新生“第一课”在西校区综合实验楼B902、B904教室同步开讲。副院长王桂清、辅导员王娜分别出席“拔尖班”与“优师班”并讲话。
第一课从一部纪录片开始。胶片缓缓转动,屏幕亮起,我们仿佛化作后辈学子,循着光影走进季老的世界:他躬耕学术、脚踏实地,淡泊明志、兢兢业业,用一生写下“知识报国”的宏大诗篇。
因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家国的赤诚,少年季羡林走出临清、走出山东、走出国门,奔向更辽阔的学术天地;当民族蒙尘、国家危难,他又毅然归来,以十年所学开创中国现代东方学,译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补全新疆吐火罗文残卷,让世界再次看见东方文化的璀璨与中华学术的尊严。
片尾字幕升起,思绪仍在光影里回荡。副院长王桂清、辅导员王娜分别与“拔尖班”、“优师班”新生互动交流,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大家复述季老生平,让“季羡林”这个名字在2024级学子心中从此具体而鲜活。
典礼伊始,季羡林学院副院长王桂清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首先对全体2024级“羡林学子”的加入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深入阐述了季羡林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她勉励学子们要秉承聊城大学“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以及“道德高尚、学问渊深、经世致用、追求卓越”的院训,努力在品德与学业上实现双丰收,为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王桂清详细介绍了学院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模式。她指出,季羡林学院汇聚了全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通过荣誉学士学位人才培养计划、导师制等创新举措,为学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同时,学院还定期举办跨学科领域的学术报告会,设立推免、游学、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以激发学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王桂清还一一列举了季羡林学院往届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从他们的考研成绩到丰硕的科研成果,每一个数字、每一项荣誉都闪耀着羡林学子不懈追求与努力的光芒。她特别提到了几位优秀毕业生的学习事迹,她鼓励大家要以这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为榜样,将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辅导员王娜首先代表学院向首届“优师班”全体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祝贺。随后,她系统阐释了优师班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面向山东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聚焦高素质教师供给,专为具有从教志向、乐教适教且勇于科研深潜的本科生量身打造。班级实行“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过高挑战度课程激发学习潜能、引领追求卓越,着力培养教育情怀深厚、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养卓越、教学能力突出、富有社会责任感、契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师范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在学业规划与指导方面,辅导员王娜为新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她鼓励 学子们要合理规划学习时间,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特别是要珍惜季羡林学院的特色课程,积极寻找并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赛场内外,学院同样“托举”: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挑”“小挑”等科研赛事全程护航;运动会、读书会、羽毛球赛等素质活动同样一路喝彩。在这里,竞赛与兴趣并驾齐驱,青春与梦想双向奔赴。
同时,王娜还强调了心理辅导与班级建设的重要性。她建议学子们多与老师、学长和同学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级文化。她还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生工作,通过担任班干部或加入学生会等方式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次新生第一课的圆满举行不仅加深了2024级羡林学子们对季羡林学院的了解与认同,更为他们的大学生涯开启了新的篇章。衷心祝愿所有“羡林学子”保持心中所爱,勇于追梦,敢于圆梦,让我们以一句“千滔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共勉。